核心提示: 2013年6月30日,我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朱世德副校长、教研室主任邓小文前往北京参加了在尼斯国际酒店举办的
2013年6月30日,我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朱世德副校长、教研室主任邓小文前往北京参加了在尼斯国际酒店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质量监测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第三批示范校建设单位20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耿洁博士主持。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吉利所长就示范校建设质量监测的意义、质量检测的指标体系设计思路、质量监测系统的使用等问题做了深入诠释,国家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处长刘培俊对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校企合作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与技术架构进行详细解说并现场操作展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大连轻工业学校、东风汽车高级技工学校在会上围绕本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果等方面做了经验介绍。
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贾厚林主任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工作意见。他指出,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推动,就是要创建一批示范点,发挥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示范作用,项目建设要从校企合作出发,开展教改课改,创新办学模式,创新管理模式,逐步走向信息化、国际化。创建示范校一定要关注学校重大改革,特别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要依靠改革并贯穿始终;要集中全校之力,整合各方合力,凝聚改革力量,遵循规律,不走形式,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规范项目实施。要特别注意建设长效机制,不能只落脚于这两年的项目建设,而是要放眼学校长足发展和整体发展,坚决反对碎片化发展。对于项目建设成果,他认为除了任务书、建设方案中自己明列的成果外,还包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过程中锻炼出来的高素质双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的社会资源(有形或无形的人、财、物、渠道等资源)、建设后所提升的贡献能力等(要从学生、企业、社会的评价中有所体现)。
他强调,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六个原则:一是全员参与原则。学校全体参与,各项工作任务、要求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要传达到全校,项目建设要做到落实工作要求,落实任务分解,落实时间节点,目标明确,人员到位;二是协作共享。要注意抓住时间节点统一协调,整合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推进多元参与,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三是研究推动。要以研究的视野和研究的观点,积极推进校内外协作研究,开展内涵研究和机制研究;四是规范操作。各校要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特别是[2010]9号、[2011]7号、[2012]4号、[2012]28号、[2013]5号、[2013]11号、[2013]79号文件,结合教育部批复要求和任务书的要求,认真务实开展工作,并及时通过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提交电子材料,便于专家网上了解信息;五是信息支持。各校要尽快建好专题网站,在线提交,在线佐证,同时密切关注教育信息资源网站,查看指导文件和操作说明;六是成果导向。示范校验收关键不是查看纸质材料,重点是根据任务书撰写的总体报告和工作成果。教育部也有相关说明,其中验收指南共分19个类别,各校可结合要求,注意提炼验收成果,并在网上展示。
贾厚林主任还就质量监测指标的填报问题提出几点指导意见。一是定量指标要弄清申报水平、现有水平、基线水平、阶段水平的时间节点,对应填写。各单元格都有批注说明,变化率不用填写,系统会自动生成。二是定性指标可结合任务书和各阶段工作进度的情况进行写实性描述,这是开放性填写,但是建议其内容中明确标注数字,使之明晰,并可以分条细列,使后期工作更便于衔接、自查和专家考察。三是进度完成率可参考两年建设期的四个关键时间节点合理分布,因为难以完全量化,所以一般不认为是绝对数据;四是一些动态的数据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的积累才能填报(如经费的投入与实际使用),学校的基本信息如有调整(特别是联系方式),要及时反馈;五是注意数据之间的联系,各专业、特色项目等子项目的数据之和小于项目数据,数据之间不能相冲突,系统还设计了对关键指标(如遴选条件中的指标和任务书中的定量指标)会自动进行预警。因此,建设的中后期,相关的数据指标应明显超出申报的基础和基线水平。六是检测指标体系还兼有信息采集功能,以此掌握项目学校整体水平和国家整体水平,因此很多信息的填写不影响项目建设的验收,但是任务书和建设方案中所涉及的建设目标,应在表格中具体体现,而且是精确反映建设过程和进度和质量,填报之前一定要慎重,先打印试填,集体讨论,一旦确认无法修改;七是监测指标体系一般半年填报一次,第三批预计在7月中旬第一次填报。为巩固示范校建设的成果,即使是通过验收的学校,可能今后每年还要填报一次。因此相关建设不能停步。

我校领导参加会议

研讨会现场
(教研室供稿)